![]() 剛買回來的Sony RX100 M4,坐在桌前先試拍一下 |
我終於去買相機了,看我的部落格的朋友,大概可以看出我都是用廉價的相機拍的
其實也不是相機,我都是用手機拍的
我買相機其實也不是因為我要拍好看的照片,而是我外出時,手機通常是固定在機車龍頭上看導航,要照相還要拆頗為麻煩
我買了一台類單眼相,所謂的類單眼就是機能像單眼,但他不能換鏡頭
優點是從包包拿出來就可以拍了,不必想單眼還得在那邊裝鏡頭,搞半天的
我不玩相機,其實我真的是玩過頭了,也玩膩了(老人又要說故事了 >"<)
家裡的乾燥箱還有我唸設計學院時,三十幾萬的傳統相機裝備都在那裡,我已經好久沒見過他們(在我的儲藏室內)
買相機時,店員一位年輕的小姐,還在教我怎麼拍,我實在感謝他的熱心
但聽了5分鐘,我實在忍不住,只好跟他說,我自己摸索就可以了,謝謝你 XD
我小時候很愛玩相機,照例,我一樣幹我媽床底下的錢,偷錢去郵購相機
當年的相機真的很可愛,快門是固定的,光圈也是固定的,焦矩永遠是∞
當時照相真單調,反正就拍,反正近的地方就是拍不清楚,反正也無所謂,能夠將風景或人照變成印在紙上就很神奇
但由當時照相機太無聊,我很快就沒玩了
高中畢業時,我有一個朋友對攝影很有興趣,要我陪他去婚紗攝影公司當學徒
那位老闆看到來了二個高中剛畢業的的免費勞工,眼睛一亮,興奮的喊著:二個都是嗎?
但我沒興趣,我同學從此進入,他現在是我們同學中最有錢的人
上了大學後,有攝影學分,而且還是必修的
老師來了一位從美國回來的年輕人,他在美國拿到攝影學的碩士
這位老師實在很棒,但同學都不喜歡他
因為他非常嚴格,沒達到標準就是重拍
我還記得某位同學還偷偷站在老師背後掄起拳頭做勢要打那副幼稚的行為
當時我覺得他很幼稚,現在我還是覺得他很幼稚,他自己大概忘掉了這件事,但我記憶深刻
原因在於,我們那時候重拍可不是像現在拿起相機隨便拍個幾百張,再選張好看的出來交
一個「重拍」的判決,意味著你要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晚上6點,這還是暗房有排到位置的情況
我們當時都是拿機械相機,我記得我的相機是NIKON的FM2
那是純機械式的,不過他至少有測光能力
其實FM才是純機械式,FM2多了測光
不管FM或FM2,都很有趣,捲底片,上快門發條,捲片,全都是手動的,拉動底片時,你可以感覺機械式機件發出嘰嘰的聲音
但要拍一張照片,要想半天,首先是先測光,相機會告訴你光圈應該用多大,快門應該用多少
但這不是絕對答案,因為光圈大小是由主題決定,想要銳利點用小光圈,想要飄逸柔軟一點或想要景深淺一點就用大光圈
決定好光圈後,再決定快門速度,經由光圈測光出來決定的快門速度只是一個標準值,人像可以過度曝光個1到2格之類的
所以光圈越小,拍出的東西越銳利,景深越小,粒子非常細膩,但曝光時間會較長
但光圈越大,則拍出的東西越柔和,但粒子很粗,景深很淺(景深是背景模糊的程度)
我在我的新相機看到寫著背景分離,看了半天搞不懂什麼意思
最後晃然大悟,原來指的就是景深...
這二者之間要能取捨,人相要拍的美美的非常簡單,曝光故意給他超過1到2格,然後光圈開到最大就是啦
真正的高手是用小光圈,小光圈用來拍風景可獲得非常細膩的畫質
因此減光鏡就是因此而生,大家都知道拍景色要用小光圈,白天時開到F22,但快門還是太快,只好用減光板或減光鏡,將光線變暗
攝影大師安瑟亞當斯,我們一般相機大多只有F22,少數高階機型有F32,用到F32已經很難拍了,他用到F64
具有F64光圈相機我從沒見過也沒聽過,大概是特別定製的,F64的光圈跟一根針的大小差不多
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曝光,我相信他下面這張應該曝光達到2-3秒
![]() 大師那一塊(master piece) The Tetons and the Snake River 用F64這種大小跟針點差不多大小的光圈拍風景,其實並不是立個腳架,用B快門給他拍下去就完成了 通常由於曝光時間長,當時必需完全無風,此外暗部與亮部的細節都要能出來,這非常困難。 不過,我認為這應該經過暗房的加減曬的加工。 |
我們接著拍完照片後,不是接上電腦,而是要開始去暗房捲片
當時有個像二個蚊香組起來鐵圈圈,我們得在暗房把底片捲上去
捲上去後要沖片,沖完片後要定影,定完影底片掠乾,就可以開始把底片曬到相紙上去
曬過相紙後,相紙還要顯影,還要定影,接著再掠乾..
我說的很快,其實每個階段都要搞好久,而且失敗不得
現代許多人說他照相多專業,有時候我都挺不屑的,有些人甚致連光圈在幹嘛都不知道
我記得攝影學分的最後一節課是
在一天內拍出照片,洗出來交
老師說,以前的攝影記者都是這樣幹的,從拍照到沖洗全部靠自己一個人完成
一戰二戰時的戰地記者更威猛,別人拿槍他拿相機,一場激戰結束後
士兵可以歪在戰壕休息,他得去洗照片,就在帳蓬裡沖洗與放大
那一天,狂風暴雨,我還跑去梧棲拍,真是印象深刻
現在我牆上,還掛著當年拍下可見許多水滴的泛黃照片(定影液泡不夠久)
但大學畢業後,我一樣對攝影失去興趣了
總覺得那是件無聊事,我的興趣開始移到3D跟網路去,三十幾萬的裝備從此開始沉睡
我的相機們睡到世界改朝換代,大家的相機不再使用底片了
連當年照相界的巨擘KODAK伊士曼也跟我乾燥箱相機們一起睡
說起柯達,還真有趣,當時數位相機開始萌芽時,就有人拿這個技術要去賣給柯達
當時的數位技術最多只能拍出大概240*180pixel像郵票大小的照片,而且還成象模糊
柯達公司的高層看了一下,出錢買下這個技術,但柯達買下不是要發展它,而是想消滅它
柯達高層認為這種不用底片的技術,會傷害到他們的本業
但是,你不發展不代表別人也不會發展
這讓我想起我以前有位客戶,拿著當年還很少見的LED燈炮來給我看
他說他要做網站,但他的網站要做封閉性質的
也就是要他同意的人,才能看到他的燈泡
我當時就跟他說,你現在有這項技術,你應該是快點生產搶市佔率及奠定你的品牌地位
你還在那邊保密,說不定人家philips已經有這方面技術了只是策略上還在考量而已
philips不上市可能是LED是怕擠壓到即有的鎢絲與螢光燈產線,你什麼都沒有,怕什麼?
他聽不進去,大家不歡而散
我那位客戶,好像是在某家公司工作,無意接觸到這項LED的照明技術
他幹走那個樣本,重新製圖,找廠商重新複製出來,他離開幹了十幾年的工作,拿一生的前途當賭注
結果很快的,過沒幾個月,我就看到OSRAM的LED燈先上市,接著換Philips也跟著上市
我那個客戶從此消失不見,大概回家去吃自己了
柯達我記得最後是推出ISO1600的高感光度底片負隅抵抗電子相機
因為電子相機當時感光組件仍然無法做到那麼高敏感,通常光線不佳就拍不到什麼東西
但電子化的東西就是每18個月進步一倍,連電子相機也是
柯達一個決策錯誤,百年企業煙飛雲散。
回頭談談我這台RX100-4吧
![]() Sony RX100-IV 這台可放在口袋的相機,近拍可是能打趴一堆中階的DSLR。 |
在我打算買新相機時,我原本是想買DLSR(傳統造型的單眼相機)
但考慮到外出鬼混時,我不可能為了一個相機再多背一個包包
(我會多背一個包包只有槍袋,電槍在野外頗好玩的)
原本打算買微單眼,DSC-RX1R,但是這種相機雖然機身縮小,但鏡頭還是無可避免的,就是一大粒
我的隨身包仍然放不下
後來看到類單眼的RX100-4,再查imgur這款相機拍的照片表現時,我完全不再考慮其它相機了
其實我應該買RX100-3就行了,因為第4代差在它有4K的影片拍攝
4K是什麼? 4K指的是可以以3840×2160 或4096×2160 規格拍攝,其實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沒必要
這種UHD的結構比電影還要逼真,但相對的,一段5分鐘的影片,就好幾G,跟本沒那麼多的硬碟空間
事實上1920X1080的影片就非常漂亮了
只是我覺得即然有4代了,不必為了幾千塊去買3代
反正放著,偶爾可以拿來玩玩效果
其次就是他的慢拍,慢怕表現也非常好
他能做到960fps(每秒拍960張)的超級慢動作
其實這二個功能我都用不到,我要的只有影像銳利,成色漂亮我就心滿意足了
RX100-4 剛上市沒多久,目前市價是28900元,比了很多家都是這個價格
差別只有送的記憶卡及多送你一顆電池的差異
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到處跑,又不想背個攝影包,想放在小包包裡或口袋裡
心血來潮就拍一下,這台相機是首選。